剛通過取消強積金對沖法例,這事件把勞資關係推上斷頭台,其實,除月薪制外,勞資雙方真的沒有別的出路麼?
【勞資關係】
資方是創業者,帶著資金、知識、勇氣……好不容易才鞏固業務,持續經營;當中承受的壓力和風險,真的不能儘錄。勞方是執行者,每天一點一滴……像拼圖遊戲般,替僱主把漂亮的畫面完成,實現僱主的夢想。
聽起上來,還不錯哩!其實,除了執著於強積金對沖保留與否之外,「勞資」之間,其實仍有很多微妙的關係;今期筆者,藉著一個十年前的經歷,跟讀者探索一下。
【月薪制】
當年,筆者剛完成了「再培訓」後人生的第二個學位,首次持有心理學資歷,好有衝動去實踐。在大量應徵信音訊全無後,正打算放棄之際;怎料,一個電話卻改變了我一生:「下星期X,你有空來面試嗎?」
面試過程,由「壓價」開始。主管有策略地,先把我的「期望時薪」推翻,問我繼續面試與否?既然一場到來,又想實踐讀了3年的新學位,我便強顏歡笑繼續面對,且看結果如何?
主管重施「先破後立」的戰術,再多次質疑我在相關的題目上,未有具體實戰經驗……這個當然啦!我心想:「我都經已如實在履歷表上反映,倘若你認為不合,可干脆不邀請我面試……」受性格的驅使,我迎難而上,把自己的優點如數家珍……。
戲劇性地,主管忽然變陣,問我:「倘若我們以月薪制聘請你,你期望的月薪大約多少?」當時,我心底只預了上午時間去體驗兼職,下午卻有自己的小生意;雖然感覺到面試中有些少反敗為勝的喜悅,但也斷言拒絕對方好意。最終,我以被「打壓後」的時薪獲聘了。
【時薪】
面試由虛變實,由時薪變月薪,再被我拒絕後又回歸時薪,主管也和我商討過「量」的議題,就是每月我能出席多少個上午?以5次每週來說,每月共有20次,我當時回應:「若有15次,都不錯吧!」
結果,我在這機構服務了10年,時薪調節不多,但「量」就有增無減。還記得有一次記錄:是11小時;不是一週,是某天工作了11小時!
當時的心情:時薪雖少,但有機構在上,管理好一切行政事項,工作不但穩定,甚至乎把自己充實到「飽」,這樣也不俗!
【動力】
還記得每次機構找我落實下月工作日期時,我都會以「多謝!唔該!」作回應,心底就是:「每一次工作都能多『賺』,再者,機構還有不少人選:像自己兼職的人材不乏,內部全職的選擇也有……既然對方找我,即等如比機會、賞識我……」因此,我本能就以「多謝!唔該!」作回應。
及後,有機會跟機構的全職同事共膳,傾談中,無意想通了一個秘密!
「唉!本身人工就經已唔高,還要兼顧別的……好彩機構搵到周朗你們兼職的團隊;不然,這些工作全部交在我們全職同事手上,我都不願挨落去了!」
秘密就是:「全職同事視作要『挨』的苦差,原來在我眼中是『多謝加唔該的寶物』」。
原來全職同事,在落實月薪後,心底就設訂了某個工作量(期望) ,每當有額外工作時,大部份都視作苦差!但在我(兼職) 的心態中,就算在原有15小時/週的工作外,機構再多安排工作,我會視作是「賞識」、「多謝」。兩種持份者的動力,真是南轅北轍,不可同日而語。
【斜槓族】
筆者就是這樣,由自己的一份小生意,為體驗和實踐新的學位,多找了一份「兼職」,久而久之,結識不少機構,工作自然多起來,也不知不覺躋身成為「斜槓族」一份子。
人年紀大了,有時也想有安穩的工作(例如一份固定的月薪) ,不需為下季的生活擔憂……但是,有不少準退休的朋友卻跟我訴說:「好羨慕你!總入息不比我低,但不需受僱主的氣!不喜歡就不接!我現在,人工和職位都高,在公司卻淪為負擔;尤其在疫情下,公司業務不穩,像我這種負擔,往往就是首先被選中『被裁員』之列,這使得每天上班都誠惶誠恐……」
【幫僱主解難】
工作了30多年,本身又是僱主,也是斜槓族,筆者的座佑銘就是:「只要能幫人解決問題,成本不比其他途徑貴,客人就會找你」。
剛才提及的「客人」,倘若我是老闆,客人當然是「客人」;倘若我是兼職,客人就會是「僱主」。
多謝各位老闆閱讀本文,下期再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