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工總想做老闆。父蔭的創業雖然易攻守,別人眼中卻「唔馨香」?獨力開荒的雖有骨氣,敢問能守3年有幾人?
今期跟大家分享3個不同場景的香港真實創業故事……
【個案一:生意蒸蒸日上】
這位年青人,天水圍長大,社區學校成長,卻操得一口流利英語,仿似西人般。大學畢業後,不問收獲,經常參與義工服務,免費教導學童英語,值得敬重!
因為語言緣故,他被一所跨國品牌公司聘請,負責品牌推廣,網絡營銷。由光顧坊間的顧問公司開始,很快就掌握了竅門。短短幾年,便辭去了原本的職位,衝出去自己創業了。
由打工到創業,不出5年,筆者有機會週日探訪他,悉知道他聘用了50位員工,更發現到辦公室有一個現象:每位同事桌上的電腦款式五花八門;好奇一問,才知道:他容許員工揀選自己心移的款式,合心意、方便是原則,買完呈上發票報銷便可!及後仔細了解,原來這位90後年青才雋,深明創意和資訊科技界人材的哲學,無論:管理和市場方面都通透。
這個故事物見証著:一位有心、有能力、與時並進的青年,市場終會給他頒發一張,卓越的成績表。
【個案二:打工和生意糾纏】
這是一位中年潮爸,移居香港多年,年青時在國內拜師學髮型,由學徒開始,一點一滴紮根,來港前經已是大師傅。到港後,由打工出發,待累積到第一桶金和融入本地文化風格後,就創業開辦自己的髮型屋。他手藝純熟、談笑風生、染髮是他的首本名曲,就連上海老式刮面剃鬚都難不到他。
後來隨著生意穩定,囡囡也長大了,便父女伙拍著,家庭式繼續經營。潮爸好有遠見,鼓勵囡囡外出學美甲,學有所成後再重返鋪頭,以美髮甲藝雙線並行發展,生意越做越穩健!筆者是他客戶,傾談中知道他多年糾纏著的,不是客路,反而是租金,雖然店鋪在小社區,但他堅持以地鋪來營運,方便街坊。所以,業主的加租取向決定了他的利潤。
前陣子,受疫情影響,筆者好擔心他父囡倆,我在限聚政策執行期間,是最後一位光顧,也是解禁後首位客戶,以表支持;我關心停業期間,他有否上門提供服務?他說:沒有!因為友人介紹他去當臨時地盤工人。筆者開始觀察他雙手,擔心粗重的工作影響他的巧手;幸好,擔心是多此一舉的!
上週,筆者如常在放工時間光顧,囡囡告訴我:爸爸早退了,你明早再來吧!一直以來,他是由開門堅持到收鋪,這舉動令我回想起他早前跟友人的一次電話傾談:
我晚上去當工地保安員替工,怎料公司派航拍機巡邏,監視有否員工偷懶……
這使我想通了他早退往哪裡去了!原來我正在見証著一位以通宵班打工,以薪金去支援著創業夢 (實體店的租金) 的一位活生生老闆!
【個案三:打工比生意好】
第三位是經營補習中心的中年漢。他由孩子出生時創業,現在兒子都考入大學去了!由家庭式的概念出發,他邊做邊進修,由實力派成功轉營為專業派。第一個十年,他由一所中心擴展到四所,全盛時期,共聘請了50位全職和兼職員工。這段期間,他也善用工餘時間進修,考取了心理學學位和碩士學位,前者更以一級榮譽畢業。這使得他以經驗揉合理論,很多問題個案都難不到他,桃李滿門。
第二個十年,由於他堅持質量勝於數量,他毅然把分店紛紛結束,只保留一所總店,誓要令學生全人成長。另一個問題又來了,學生的全人發展意味著要學多元的課題,少量經營的學生數目卻支援不到經濟效益,所以很多學生解決了關鍵的學業成績後,便外出外報讀別的課程和活動。這滿足了中年漢作育英才的初心,卻失掉了經濟。最終為了生活,跟個案二的潮爸相約,中年漢經友人介紹,到不同的機構執教去了。怎料,這第二個十年很戲劇性,他竟然因此接觸了超過5萬位香港人,成為職場培訓的寵兒。現在,在外打工的入息倒比補習中心為高。
也許讀者會好奇:外邊的不是生意嗎?原來,很多在制度下的導師是收取時薪的,12位和1200位出席者的入息可能是差不多。這絕對不是生意。但由於可當值的場次較多,所以總入息還是較高。尤其是疫情期間,職場方面的培訓在網絡上從未間斷,反而實體的補習界就被重創得體無完膚。
【創業夢是共通點】
今期提及的90後才雋、潮爸和中年漢,共通點除了是男性,最大相似的地方,就是都有自己的「創業夢」;這個夢想究竟是否跟盈利掛鉤,值得相確!但可以肯定的是:他們初心是善良的,他們相關的技巧都是爐火純青的。
【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】
今期絕對不是要去比較三人的高低,除了範疇不同,年資不同外,夢想的實踐是不能用金錢和數字去反映!很多人為了興趣,不停「課金」去成為「甚麼迷」、「甚麼痴」的個案比比皆是!至於上述三位老闆,要把夢想成功轉化成營利的生意,筆者認為,倒要迷信一趟: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缺一不可,您同意嗎?
祝願三位老闆:如魚得水,稱心滿意!
有夢想,敢去發,敬業樂業……這不是一種成功的實踐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