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年少時,為了寧靜、有冷氣……每天放學都去排隊享用自修室。今天竟有私營的共享空間,11月還免費開放。
【免費開放月】
上週約了友人見面,原來位置是一個隱世的共享空間。環境之清幽,寧靜的程度,仿如隔世;用近年的潮語來形容:簡直就是跟現實世界平行時空的「結界」。
起初,我不敢交談太多,惟恐滋擾到其他用家;後來友人引我進入另一空間(房間),沙發咕𠱸配以地毯,嚇得我還問:「要除鞋嗎?」,結果不知不覺就過渡了數小時,「山中方一日,世上已千年」,這不就是結界的效果了嗎?
期間有幸認識了這空間的2位守護者(管理者),獲悉這空間本月竟然免費開放![註]
【共享空間的硬件】
有別於常見的共享空間,這位置於北角的地方,硬件上正在扮演著以下角色:場地租用、格仔櫃、漂書、自修室、展覽場……原來,在空間的中間位置,還有一所透明玻璃組成的靜音室,原來可供練習樂器之用。
在有限的空間內,怎樣能巧妙安排以上多種元素呢?秘密就是:空間的業主本人就是一位建築師,最近更以卓越的成績修畢一個以研究空間為題的博士學位,經他巧妙的鋪排,石屎森林中的綠州就這樣面世了。
【共享空間的軟件】
筆者參觀當天,除了跟友人會面,晚上在同一場地也要出席講座。當晚有講者帶出,空間是屬於上天的,我們都是用家,空間是帶不走的,空間主要滿足我們在生活中的過程……
所以,空間的善用、妥善的管理和公平的分配,都是維繫空間可持續使用的軟件。
當中,重中之重竟然是「信任」!原來,無論在佔用、損耗、保安……各方面,倘若「信任」的因素能處理,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,「空間」就自然有效地「共享」起來!
【開放空間的靈魂】
剛才提及過:空間是為了人類生活的過程而提供的。由此推論:「空間招聚人才,人才創造意義」。相反,不能聚集人的空間是荒廢閒置,某程度來看,是一種浪廢;能聚集人之後,眾人自然各展所長;得以發揮才華的人,就是「人才」。各式其式的才華,在一個平台有效地分享,參與者各得其所:付出者既可得滿足、接收者也會被薰陶,空間和每項活動都因此變得有意義!這豈不是貫穿著所有軟硬件和出席者的靈魂(精神/意義)嗎?
【空間背後的兩位全職守護者】
要持續維繫著這個烏托邦似的空間,當然要有一個專職的團隊,當中涉及:書法家、社工、作家、藝術家、輔導員、學生、音樂人、市場達人……
嘩!要維繫這龐大的團隊,成本可不少啊!這正就是今期本欄之亮點!原來上述8個角色,都是來自兩位年青人!女的叫做Wai In,她肩擔前4個角色;男的叫Charles,他負責後4個角色。兩位全職的年青人,就可井井有條地守護著這空間。
原本可以有更多選擇的兩位才俊,竟然全心全意,最重要是全時間投放在這個「空間」,背後的推動力究竟是甚麼呢?
趁著本月免費,適逢有展覽在進行中,您想親自前往窺探一下真相嗎?
【註】《空間 Blank Space》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rofile.php?id=100084026725850